28/9/2016

《識食》: 老夫子餐館

《識食》: 老夫子餐館: 一踏進門口就能看見老夫子,大番薯的模型,餐廳牆身更滿佈老夫子漫畫封面及王澤的漫畫稿件,這裡實在老夫子迷朝聖好地方。 「順手牽羊」是鐵板羊扒,羊羶味雖不重,卻呼出陣陣香氣。配菜的番薯,似乎有另一番寓意。「日久生情」,由窩夫、雪糕及士多啤梨等水果建立的甜蜜堡壘,香...

《識食》: URA 新行政總廚 ~ 高岡浩二

《識食》: URA 新行政總廚 ~ 高岡浩二:  URA新任行政總廚高岡浩二是個100%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卻是非常國際化的一個大廚;高岡浩二來香港前,曾帶領過很多國際化的餐飲團隊,包括從美國到加拿大、從土耳其到希臘。他之前曾於 Zuma Istanbul 當行政總廚,以及雅典北部幾家著名餐廳,包括 Oozora 新派日本菜等。...

7/9/2016

紅磡小街上的小店 Cook King Cooking



出色的美食往往來自小店。位於紅磡小街內的 Cook King Cooking 咖啡店,就是一家食物飲品皆出色獨立經營的小店。原來這咖啡店的主腦 Felix入廚經驗豐富,曾在酒店日本餐廳任職,如今才自立門戶,開了這間地方不大的咖啡店,希望一展抱負。 小店名字 Cook King Cooking 其實和 Felix 自己的相信有關,有緣到訪時大可親自請教Felix 自己。我個人推薦菜是:「南蠻風脆炸雞扒配特色沙律」及「森巴醬海蝦海鮮意粉」。小店自家調製的森巴醬香濃惹味。「BBQ醬燒豬肋骨配薯角」也是值得一試, BBQ醬同樣是Felix自家調配的。這道菜建議和朋友共享,一人一塊手撕來吃,分甘同味是人生一大享受!
BBQ醬燒豬肋骨配薯角


森巴醬海蝦海鮮意粉
南蠻風脆炸雞扒配特色沙律

30/7/2016

一念之間

第一次去微劇場看劇,很喜歡微劇場的距離感,拉近觀眾和演員的距離感,看得特別投入。原來香港也有潛藏於工廠大廈的好地方,前提是我們是否有時間及閒情去發掘及欣賞。
有夢想的地方

今日看的劇名《Bra》

15/7/2016

人生=生命+生活

朋友TL在facebook問人生是甚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我問了大半生。因為恩典,幸運地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是什麼之答案。

個人認為人生對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意義。比較客觀的表述也許是,生命+生活=人生。簡單來講生命應該就是活著, 死亡前活著的就是生命;維持生命所過的每一天,伴隨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等各種不同感受的生存日子就是生活。

生活和人生有甚麼不一樣嗎?個人認為生活是有關物質相關的比較多,比如我們說某某的生活不錯,一般是說對方的物質生活條件。人生更多是人類精神層面相關的。一般我們會問人生的意義,比較少會問生活的意義,但我們會提到生活方式,不會說人生方式。

朋友在facebook問人生是甚麼?他的意思其實是問: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以前人未曾高舉個人主義應該有比較多的群體意義認同比較多。今時今日應該是各有不同。

我學生年代的人生意義通常指人類生活在世上的價值、是非、好壞、美醜、善惡有關;有相對性的,如今個人主意的誇張強調,人生意義通好像是很多餘的問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其人生的意義理應亦是一樣。只有,“你的人生意義是甚麼?”才可以成為一道題。

今日香港身處的獨特社會環境,生活模式、節奏,潮流,社會結構等都出現劇烈的變化,部分人適應不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會感到徬徨不安,心靈失落,從而懷疑人生的意義,社會及經濟環境的轉型後,會出現既得利益者和受損者,既得利益者從社會的轉型中獲各種利益,如物質上的利益,權力的利益等,會有可能被既得利益蒙蔽,盲目追求,造成心靈失落,迷失人生意義及方向。另一方面,受損者得不到生活所需,例如失去工作,沒有了安全感,同樣也令這些人的心靈失落,從而懷疑人生的意義。

今天很多香港人只是有自己的生活目標,比如:買樓、買車、去旅行享受生活等。基本是被消費主義騎劫了的生活理想等。

我們已經不多看到貢獻精神。教育的意義已被競爭騎劫了。香港精神墮落到了求存的狀態,甚麼沒有甚麼就沒有前途的論調比比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作為一個人,首先我們不應失去人的這身份。作為人,首先我們要明白人不可能獨自存在,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只能要與另外一位結合,才有可能延續人的未來。這個人類的延續的需求或多或少都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我們就有了最最基本的同一人類目標。當我們找回自己是人這個身分,我們就理解到人有別於動物,因為只有人才會去追求人生意義,動物單純追求生存,人會去追求所謂追求真、善、美等生存以外的價值。

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人生的意義是指人類生活在世上的價值,與是非,好壞,美醜,善惡有關,人類會透過追求渴望得到東西,從而建立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其人生的意義亦是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經歷,所以其人生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雖然說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但是也要局限於不違反道德和法律之內,否則社會就會出現混亂。

社會的變遷會令人心靈失落,因而懷疑人生的意義。社會的轉型意味著人要適應新的社會形態及新的價值觀,那是很困難的。當有人不能適應的時候,就會有感到被社會淘汰,徬徨不安,導致心靈失落,更會懷疑人生的意義。

社會的轉型後,會出現得益者和受損者,得益者從社會的轉型中獲個各種利益,如物質上的利益,有可能被物質蒙蔽,盲目追求,一旦失敗,造成心靈失落,懷疑人生意義。另一方面,受損者得不到生活所需,例如失去工作,令人心靈失落,從而懷疑人生的意義。

人是唯一的,每個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目標、理想等。若果成為他人的工具,只是一件物件,失去人這身份。當成為他人的工具後,就是不能隨自己的心意生活,不能追求人生的目標、價值,就會失去人生的意義。例如:一個人的人生意義是要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因為某種原因而限於為軍方生產生化武器,成為別人的工具,不能追求其成為偉大科學家的理想,就會失去人生的意義。所以人不應做別人的工具。

人若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會生存得像動物,欠缺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真、善、美。但當一個人失去人生的意義,不再追求真、善、美的時候,只會吃、只會睡,和一般的動物無異。

任何人無法不受物理定律的支配。如果有人活得不耐煩的話,他從樓上跳下來,非傷即死,毫無問題的。那就是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人是有限的動物,雖然有時覺得自己是無限的,那大概是太狂妄了。這層是用不著多說了。

人不僅是物而且是生物,是有生命的。有生命不能不受生物法則的支配,如呼吸,心臟的搏動,肌肉的收縮都是受生理法則的支配,沒有人能例外。我們就是這種構造的。

人的發展,擴充了人類的界域,由單純的物理層,進為生物邏輯層,再由此發展到生物文化界,繼續發展。然後人類有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有道德,這也就是價值層。這層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層級,生物邏輯層則是凡高等生物皆有。生物文化界別的高等動物雖可分享一部份,但人最多。唯最高層是人所獨有。我們講道德,追求理想,要創造理想社會,從柏拉圖的理想國,湯瑪斯穆爾的烏托邦,以至我們追求真善美等等,這都是超生物邏輯的東西,借用黑格爾的話說是「精神的創造」。我想大概說來只有人類有精神的創造。這層是人所特有的。當然,人只是太空中的一種生物而已,將來星際交通發達了,在別的星球中可能有超人類存在。超人類的智慧是可能比人類發達得多。

現在我已把我要討論的基本架構說出。依此,我們討論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道路何在。人活在這世界上,首先必須要能生存。可是不同的文化價值,對這種需要的滿足方式是不同的。而且有的文化價值取向不把重點放在這上面。

饕 餮

饕 餮


西方天主教的七宗罪,其中之一是暴食,英文稱為gluttony,來自拉丁文gluttire,意思是狼吞虎嚥。

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中文有個相應的詞稱為「饕餮」,這是傳中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得光光,其形貌是有頭無身。另一個法是貪食曰「饕」;貪財曰「餮」,總之離不開人性的貪欲。

饕餮(tāotiè)。饕餮原是傳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左傳》注貪財為饕,貪食為餮。

饕餮(音:淘、鐵)
餮:饕餮,即古時神話中的一種惡獸名。比惡人。貪財叫「饕」,貪吃叫「餮」;現在泛稱貪吃的人

「饕」一般與「餮」合用作「饕餮」,指刻於青銅器上的傳中象徵貪婪的凶獸的紋飾,據有鎮懾的作用。


 饕餮” (拼音:tāo tiè, 粵音 滔鐵) 是中國古代傳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爲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隻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撑死。它是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1.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爲裝飾。
  2.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3.特指貪食者。
  4.貪婪;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爲堯舜時的四凶之一。
  7.複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8.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爲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隻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撑死。它是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饕餮是一種人想像出來的惡獸《辭海》中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樣子兇惡的猛獸,看似像狼。饕餮貪食的特徵具備狼的特性與狼性有了形容詞的連帶關係。董仲舒《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並列。中國人形容貪食會說狼吞虎嚥”,形容貪心就狼子野心




龍生九子 

  1. 長子叫贔屭(粵音匕氣),又叫霸下,長得像大烏龜,天生愛搬重物,所以長年背着石碑;
  2. 次子叫螭吻(螭,粵音癡),喜歡在又高又危險的地方張望,所以常被裝飾在廟宇的屋脊兩頭;
  3. 三子叫蒲牢,最愛大聲叫喊,不少大鐘上都會有蒲牢的蹤迹;
  4. 四子叫狴犴(粵音幣岸),又叫憲章,外形似老虎,最愛投訴及主持公道,經常出現在官衙和牢獄的門上;
  5. 五子叫饕餮(粵音滔鐵),天生識飲識食,經常成為銅器的裝飾圖案;
  6. 六子叫蚣蝮,生性愛水而且水性好,經常站在橋上;
  7. 七子叫睚眥(粵音崖寨),長相像豺狼,天生好鬥嗜殺,很多刀劍上都裝飾了牠;
  8. 八子叫狻猊(粵音宣危),長得像獅子,經常出現在佛像和菩薩像前或在香爐上;
  9. 九子叫椒圖,又叫鋪首,身體長得像螺、蚌一樣,稍受驚嚇便閉上硬殼,人們將牠安在大門上求家宅平安。




不能胡食,可以亂想

         因為加入了與食有關的公司,像我這樣一個對食幾近無知的人,明白到學海無涯,唯勤是岸;所以最近看的書大部分都是與食有關的。近來學習到人類因為懂得用火,改變了我們的飲食。飲食由單純維生的實用性進展到今日文明社會的享受美食,人類和動物的分別其中一樣就是人類進食不單單是維持生命,而是享用。


          今時今日的香港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最繁華的大都會。理論上應該很文明,但是看看我們的教育思維尚在非常現實性的求生階段就不容易理解了。教育問題也許不單單在香港是如此,應該是整個亞洲都是如此。

        教育就是為了應試!所以香港的補習社特別多。教育介的專家們看見那麼多的補習社不知他們的意見如何。剛剛DSE放榜,大部分媒體都報導考試成績好的個案。當然我們也會看到鼓勵成績不好的學生之言論。但是整體上說香港的學生讀書都是為了要考試,因為現存教育制度及目標如此,沒有人可以列外不遵循制度。

        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香港的教育政策可以考慮的人的差異化,不要只傾向於劃一標準的同一化。推動文明的不單單是競爭,協同合作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因。希望大家不要單單著眼競爭,可以留意差異化的配搭分工。

Chick and Treat 味遊復活節 @ 帝京酒店

不知道為甚麼每到復活節,總讓人想起可愛的咯咯雞及兔仔;帝京酒店於2017年4月14至17日推出多款以雞為主角的菜色 ,包括焗葡汁燴雞農夫包、烤酥皮黑松露雞卷及雞肉醬酥皮盒等, 還有多款以可愛小雞和復活蛋造型的美食甜品, 琳瑯滿目讓你大飽口福!更增設遊戲嘉年華,小朋友可大玩 歡樂...